中美贸易谈判风云:中方不再吃哑巴。 3 月 26 日,中美高层搞了一次“通话”,新闻报出来,瞅着挺和睦,说两边沟通得坦坦荡荡,还愿意接着保持联系。可您仔细一寻思,啥实在玩意儿都没有啊!这背后到底藏着啥弯弯绕绕呢?咱这就刨根问底儿,好好唠唠。
咱先把时光倒回 2019 年,那会儿中美签了个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方为了能让贸易顺顺当当往前发展,那可是实实在在让了步,答应了部分采购任务,心想着大伙一块儿使劲,把经济往上搞一搞。结果呢?美方太不地道,协议执行还没到半年,美国大选“哐当”来了,疫情也跟着“凑热闹”,美方直接单方面把原先说好的规则扔到十万八千里外。加征的 301 关税大部分都没撤,还厚着脸皮在公开场合瞎甩锅,扯什么“中国执行力不够”。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嘛!咱中方采购都按约定做了,他们答应的事儿却跟放了个屁似的,说没就没了。这笔旧账,咱北京可都一笔一笔记着呢,能就这么轻易放过?
眼瞅着到了现在,美方又想跟中方谈判了,可他们那点小心思,就跟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美方把惩罚性关税当成谈判桌上的“王炸”,就想着继续拿捏咱中方。中方早就把话撂明了,要谈行啊,先把惩罚性关税撤回到 2020 年以前的水平,这要求不过分吧?这既是中方的一个态度,也是最起码的底线,意思就是你别再举着关税大棒在我脑袋顶上晃悠,咱心平气和地唠唠。
但美方可不这么想,他们想让中方搞“结构性交换”,比如说让中方扩大农产品采购量、修改新能源汽车补贴条款、缩减在本土搞自主可控的规模。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拿打压中方的招儿来当交换条件,换你你干不?中方又不是面团,能由着他们捏来捏去?
中方这次可不再是以前那个“边谈边忍气吞声”的角色了。2 月初,美方又不安分守己,宣布新一轮对华关税调整,涉及的商品面一下子扩大到电子元件与新能源设备。哼,他们还以为中方会乖乖听话?大错特错!中方麻溜儿出手,对两家美国芯片企业启动反垄断调查,还把它们列为“暂停参与政府采购”的参考对象。这两家企业可倒了八辈子霉了,一家刚在大湾区设了区域总部,正准备大干一场呢,另一家原计划参与好多地市的智能终端招投标,这下全黄了。中方这一招,那可是结结实实打到了美方的痛处,断了他们的财路。
现在这谈判的节奏,彻底变成“边谈边打”,而且中方还一边谈一边立新规。彭博社 3 月 25 日援引一位美企亚太负责人的话说:“过去我们担心中国突然断货,现在更担心的是政策变来变去,我们根本跟不上趟儿。”瞅瞅,美方企业自己都慌了神,这就说明中方的反击有成效啊!《金融时报》一位驻京财经分析师说得也直白:“中国这次把谈判的门槛定在 2020 年,是在明明白白告诉美方,2021 年之后你加的每一刀,不是谈判筹码,是自找苦吃的毒药。”
看完这些事儿,我这心里也是翻腾了好久,平静不下来。中方这次在中美贸易谈判里的表现,太让人解气了!以前咱吃过亏,被美方糊弄,现在不一样了,咱们有底气、有实力,不再接受不平等、不诚信的谈判条件。咱们追求的是“好处和面子都得有”,要是实现不了,宁愿一拍两散,不谈了。
美方要是还想继续玩这种霸道的谈判把戏,举着关税大棒不撒手,那后续的沟通指定都是走走过场,根本谈不拢。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没带真心来谈判。咱们老百姓就盼着国家能在国际贸易里挺直腰杆,护好自家的利益。希望美方也能早点清醒清醒,收起那套蛮横的做法,大家公平公正地做买卖,这样对两边都好。小伙伴们,咱们一起为祖国加油,相信咱们国家一定能在这场贸易博弈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