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南湖:以“真”“情”“实”“意”为核心展现社科新担当
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663

  近年来,嘉兴市南湖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积极践行“真”“情”“实”“意”的工作理念,认真学习宣传、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促进条例》和社科强省、社科强市意见,紧紧围绕理论溯源、咨政建言、宣传普及、志愿服务等主责主业,不断创新社科普及方式方法,深化社科研究与应用,有效推动了南湖区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南湖区社科联坚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围绕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弘扬,南湖区依托红船精神研究会,深化红船精神专项研究,2023年以来推出“红船精神”专项优秀研究课题18项。总结提炼“四个铭记于心”,并主动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流思想展示展陈。

  此外还邀请省、市智库专家来南湖开展“循迹溯源一体化”实地走访调研,通过组织系列“运禾”社科之家讲坛、“八八战略在南湖的实践”理论研讨会、全省青年理论宣讲员培训班等,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深入解读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确保社科工作者和广大干部群众能够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真正做到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动力。

  南湖区社科联紧密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建强社科普及阵地、深化社科志愿服务、开展社科普及活动,传递科学理念、解答民生关切、讲好红船故事,传播好南湖声音,切实提升公众的社科素养。2023年以来,积极推动社科普及阵地提档升级,市、区共建“运禾”社科之家,获省、市级社科之家命名;胥山文化遗址公园、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成为浙江省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基地联盟成员单位。

  目前,南湖区共有省级社科普及基地3家、市级4家、区级17家,建成社科之家2家,实现社科普及基地镇街全覆盖。积极开展社科志愿项目孵化培育,组建成立禾城“老底子”社科志愿服务队,招募志愿者60余人。2023年4月,联合社科研究专家、“嘉里社科”志愿者、本地网红主播,推出禾城“老底子”社科新说栏目,累计出品《嘉兴城名的由来》《这里是南湖》《冯妈线期,在官方发布、抖音等平台播放量破100万次,收获大量网络粉丝和关注,该项目入选2023年度浙江省“社科普及创新活动案例”。2024年3月,创新推出“社科剪影”微视频,“日更式”普及南湖的名人故居、名胜古迹、文保单位等社科知识,并通过南湖发布微信视频号、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广。2024年4月,在“运禾”社科之家新设“嫣然阅读雅集”,以“线上+线下”系列阅读雅集激发大众对哲学社会科学书籍的阅读兴趣,推动社科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湖区社科联秉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推动社科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通过建立社科研究项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机制,引导社科工作者深入基层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2023年评选区级规划课题成果25项、区社科联重点课题成果50项、“区优秀社科成果”9项;入围市级社科课题28项,8项课题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名单、2项课题获市社科联重点课题,课题立项入围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课题被立项为首批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循迹溯源”专项课题。《“八八战略”引领下的嘉兴文化发展路径——以南湖区为例》入编“八八战略”实施成果20周年课题研究成果汇编丛书。《嘉兴古城志》《学校教学常规“发生式”管理》获“第二十八届嘉兴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24年4月,委托钱塘江文化研究会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南湖路径研究》产学研合作项目,积极推动社科研究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促进社科成果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实效。

  南湖区社科联深挖区域文化资源,以“红船精神”为核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坚持理念创新和方法创新,把推动文化“两创”作为重大任务扛在肩上。2023年11月,创设“运禾”社科之家讲坛,联动省市社科专家和果麦文化等知名企业,聚焦红色文化、吴越文化、运河文化、农耕文化,高质量做好挖掘、研究、阐发、弘扬工作,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坚持学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以课题为抓手,不断推动课题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修订出台《南湖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和改革发展要求,不断增设新的课题项目,在增加课题数量的同时丰富课题体系,满足广大社科工作者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推动课题项目普惠、共享发展。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设立青年课题,为社科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提供成长成才舞台。(许颖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明朝皇室人口大爆炸:从1到100万只用了短短300年   下一篇:涉及衣食住行等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