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戏评|昆剧《竹林三昧》:汤显祖停不下的笔芥川龙之介回过去的头
时间:2024-12-09  浏览次数:663

  所谓“甜蜜爱情”,在戏里成了笑话;所谓“才子佳人”,皆不过各怀鬼胎;所谓“生死相许”,最后也徒留悬疑可怖。

  以至于,通篇观感很像是一则禅宗公案,一面骇人听闻,一面极限烧脑,结束后还能品出东方美学精神的留白韵味。

  有人应当看出,这个剧情来自芥川龙之介的短篇《竹林中》。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更为大众的版本,黑泽明的电影代表作《罗生门》。

  当初这个片子在威尼斯擒住“金狮”,成为公众话题,金庸还写出了《雪山飞狐》,也是分人讲述的形式,两作常相提并论。

  比如舞台,非一桌二椅,而是专门制作了疏影横斜的树杈儿,随着视角的变换位置;比如音乐,弦乐弹出了幽森森的质感,管乐吹出了刀光剑影的画面感,尤其打击乐,非常提气。

  《罗生门》有处“妙笔”,就是不同视角去讲故事,电影的风格也会随之变化,这开了影史之先,不光要才气,也要胆气。

  所以,这位电影大师常用“蛤蟆”自比:蛤蟆看到镜中自己,胆大包身,吓了一跳,遂惊出一身“油”。

  《竹林三昧》的胆子也不小,三段自述亦有意识变着法儿讲故事,尤其是第三幕,完全变成了女主角的独角戏。

  当然,“三昧”本来又是一个词,“三昧真火”嘛,大约可以理解为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的法门。

  举个例子。芥川龙之介的原作中,被害的男主角是武士,到了昆剧里改为了书生。书生不提刀,但书生会哄女孩,开头那串“惟愿取恩爱三生白头傍”的唱词美极了。

  贼人哄他单独进林,他以陪老婆为由拒绝了,结果贼人说进去有好彩头,能高中,他就抛下妻子屁颠屁颠走了。

  了解原着的人可能有耳闻,《竹林中》也不是芥川龙之介的独创,而是出自一本叫《今昔物语集》的古书,聊的是佛学和禅机。

  那这个故事究竟要“勘”的是什么?只是个人的私欲,或者是世俗的虚伪吗,我认为还有别的,比如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比如倏来而忽逝的“无常”。

  “勘破”之后呢?《竹林三昧》的结局,有高台教化的意思,希望观众可以由此破除“贪、嗔、痴”三念。

  想起明人写《牡丹亭》,前一章翁婿两人还针锋相对,柳梦梅吃了亏,嘴上不饶,说了些轻薄的话刺激老丈人。作为心学传人的汤显祖,独抒性灵的“叛逆反骨”在此显露无遗。

  但汤显祖的笔没有停,到下一章,皇帝过来圆驾,嘴上又是忠孝节义的说教,导致本来要死要活的两位,也是冰释前嫌。非要图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

  就和芥川龙之介一样。很多人不知道,当初这位日本文豪改写过中国唐传奇《杜子春传》。传奇的故事,以修仙失败结尾,杜子春含恨归家。他却写,杜子春因为留恋亲情无法得道,没什么好羞耻的,这份觉悟比成仙更可贵。




上一篇:今年前9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33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下一篇:尼康D510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