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与眼健康:预防糖尿病守护明亮视界
时间:2024-06-07  浏览次数:66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网)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对这一挑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眼科副主任医生、硕士研究生导师符敏教授带领她的团队展开了对DR的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主旨路线清晰而坚定:从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出发,探索DR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符敏团队首先聚焦于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尤其是DR。他们认识到,要攻克这一难题,必须从分子层面理解其病理过程。通过聚焦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先进应用,且利用单细胞RNA测序阐明了DR微血管病变的机制,在分析了大量的基因表达数据后,团队发现了一些关键的异常表达基因(DEGs),这些基因在DR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为DR的早期治疗提供了一系列潜在靶点,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视力损害,也为国内外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方向。

  在深入研究自噬机制的同时,团队还发现了炎症和免疫调节在DR发病中的关键作用。他们观察到,在糖尿病状态下,视网膜中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的激活与DR的进展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和减少炎症,团队探索了新的治疗策略。他们发现,某些药物和天然化合物能够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极化状态,从而减轻视网膜的炎症损伤。

  符敏团队的研究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他们还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通过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团队开展了一系列试验,验证了他们的治疗策略在实际治疗中的效果。团队从血管修复这一本质上,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做出了新的实践。他们的研究发现,通过一个新的靶点,可以有效改善眼部积液的消除效果,同时融合现有药物对血管的稳定效果,能实现对治疗效果本质上的提升。

  除此之外,符敏团队还对糖尿病黄斑变性进行了研究。故事始于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如何更精准地评估和治疗DME?符敏和他的团队决定从眼科医生的得力助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入手。在他们的研究中,OCT不仅是观察黄斑区的窗口,更是深入理解DME病理机制的钥匙。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OCT的DME分级系统——TCED,将DME细致划分为早期、晚期、严重期和萎缩期。这一系统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清晰的治疗指南,更为患者带来了个性化治疗的希望。

  符敏深知,要彻底攻克DME,必须深入了解其与全身状况的联系。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领域——炎症。在他的第二项研究中,他和团队通过OCT血管造影(OCTA)技术,探索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他们发现,通过分析视网膜中的血管密度和血流密度,不仅可以更敏感地预测DR的发生,还能为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重要线索。

  这两项研究,如同两把锋利的剑,直指DME治疗的难题。TCED分级系统提供了精确评估DME的工具,而OCTA技术则为打开了理解DME与全身炎症相互作用的大门。




上一篇:我国加强传染病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下一篇:联播+|读懂中国习主席贺信中“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