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疲乏、疼痛或内脏器官损害……这些听似寻常的症状,在一个名为“干燥综合征(下称SjS)”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身上,却至今缺乏经循证医学论证的有效药物,而“经验性治疗”的药物,又没把SjS纳入有关药品适应症。
为了解决该病种“无合理药物可用”的尴尬,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牵头,用将近3年时间汇聚国内风湿病学、药学、眼科学、口腔医学、产科学共同智慧,撰写了国内首部《干燥综合征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中国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下称《指南》),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用药依据并为药学部门管理提供参考。
5月25日,2024年广东省药学会风湿免疫用药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暨《风湿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进展》学习班在穗隆重举行,《SjS超说明书用药指南》首次组织广大风湿免疫科医师共同学习。
SjS是风湿免疫科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为(6~12)/10万人,患病率为(16~339)/10万人,以此推算,国内SjS患者数或超过450万。专家指出,该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主要特征是外分泌腺功能受损、淋巴细胞浸润腺体及有关血清抗原阳性。
作为《指南》主笔者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莫颖倩教授介绍,SjS临床表现谱广泛,从唾液腺、泪腺分泌功能受损,到多脏器、多系统受累及全身症状,甚至并发淋巴瘤。目前,SjS的治疗尚无满意措施,无论是干燥、疲乏、疼痛或内脏器官损害,均缺乏经循证医学论证的有效药物,临床使用的药物多为经验性治疗,或借鉴类似病变如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
以该医院为例,SjS患者可因不同的起病症状而首诊于风湿免疫科、眼科、口腔科或产科等,诊疗过程中医生所面临的临床问题不是仅涉及风湿免疫一个科室,也同样需要考虑其他学科专家的意见。
加上在临床上,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但目前临床常用于治疗SjS的药物如激素、羟氯喹、甲氨蝶呤等风湿免疫科“老药”,国内说明书适应证中均无干燥综合征。
怎么办?一直以来,靠医生常年摸索、发现,这些药物开辟“老药新用”路径,缓解患者的症状。“将一项适应症写入药物说明书,要经历严格考证和临床实验。但药物研发病症远不及变化来得快。在此之前,若无合理药物可用,就亟需‘超适应症用药’缓解症状。”
在这种背景下,3年前,医院着手牵头撰写《指南》,为临床提供客观、可循证、且具备业界共识的依据。
编撰用药指南,内容必须严谨、讲究医学证据、经得起考验。过去三年,《指南》组建的制订委员会通过多学科协作,在探讨操作细则时,不止有风湿病学专家和药学专家的投票和意见,还注重邀请来自口腔科、眼科、产科等学科专家参与,梳理出不同情况下的用药指引意见。
“因为在多个学科的专家协同下制订而成,《指南》突破了不同科室之间的壁垒,各级医疗机构的风湿免疫科、眼科、口腔科和产科医师以及临床药师等相关医务工作者均可参考使用。”
据悉,《指南》除参考已公开发布的指南、共识、病例系列等外,还重新评价已上市风湿免疫科“老药”治疗SjS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相应的临床问题,依据人群、干预、对照和结局原则完成证据检索、合成荟萃分析及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方法,最终形成针对12个临床问题的21条推荐意见,包括2条强推荐、14条弱推荐和5条基于共识的推荐。因此指南的发布将引领干燥综合征规范治疗新篇章。
广东省药学会学术部主任王勇还特别强调介绍,在我国临床医生常给SjS患者处方的风湿免疫科“老药”,如糖皮质激素、羟氯喹、甲氨蝶呤等药物的国内说明书适应证均无SjS的情况下,《指南》发表相当于填补“说明书空白”。
“除超适应证用药外,还对药物剂量和用药人群各自提出了1条目前不在药品说明书内的推荐意见。因此,SjS超说明书用药仍需更多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这样才能更严格掌握适用范围,加强用药监护,避免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本次广东医院为SjS专门撰写“超药物说明使用指南”,是广东探索超适应症用药规范的其中一个缩影。
从相关法律法规来看,医师用药必须要遵循药品说明书。但是,当疾病面临无合理药可用,而在其他药物身上,又找到越来越多对症且安全有效的“证据”时,超药物说明用药可谓“救命稻草”。
在儿科、风湿免疫、罕见病等领域,用“超药物说明用药”实施救治的情况普遍存在。2021年新版《中国医师法》颁布,更保护医生在符合法理和伦理情况下的超药物说明用药行医行为。
而早在2010年,广东依托广东药学会,成为我国最早探索超药物说明用药规范管理的省份。从2015年起,广东药学会组织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循证药学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写《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此后实行每年一次更新,至今为止已经更新到第九版。如今,新一版本的《目录》草单位包括北京、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海南、重庆、四川、陕西、福建、新疆等省、市的三甲医院;纳入药品169个,涉及308条用药信息,重点破解儿科药短缺、抗肿瘤/抗菌耐药等临床用药难题。
此外,广东药学会亦编撰了专着《超药品用药诉讼案例分析》,着重分析了临床超药品说明书用药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用药问题及法律风险,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应对措施。
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主任伍俊妍也参与到当天的培训,他向记者介绍,“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在临床已不可或缺,合理、合情、合法地超说明书用药是临床医生、药师以及医院管理上面临的一个新任务。“但‘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并非长久之计。加快药物研发、适应症纳入药品说明书等,才能解决临床不断出现的用药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