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形式的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变得越来越隐形,如今,已鲜少有人带实物货币出门买东西。但即使如此,从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到至今,对于各版本的人民币,人们对于那些纸币上的图案和头像却依然记忆犹新。
就如上世纪1980版的贰角人民币,上面赫然印着两位颜值颇高的少女头像,人们或许会觉得能出现在纸币上的头像,其本人一定有着非比寻常的身世背景。
1980年的一天,文化宫来了一些摄影师,指导老师便挑选了几位形象出众气质佳的姑娘,穿着民族服装前去拍照,黄其萍也身在其列。
原以为只是一次和平时无异的普通照相,却没想从此以后自己会成为“人民币女郎”,让全中国10多亿人口都看到了自己的侧颜。
回到湖南以后,在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任职的黄其萍照常工作和生活,而身边的同事朋友们始终没有把那个时候早已流通的贰角纸币上的姑娘头像和黄其萍产生任何联想。
直到1983年,中央文化宫的一名负责人在出差时经过湖南,专门去看望了黄其萍,并给她带去了一张崭新的贰角人民币时,黄其萍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头像被印在了人民币上。
2000年5月,因为工作的关系,黄其萍来到上海的一家公司任职,在这期间,她是“人民币女郎”的事被某些人知道了。这一消息一经传出,就有一些商家想着用黄其萍曾经的这一“特殊身份”给自己的公司做形象代言。
面对眼前巨大的利益诱惑,黄其萍不为所动,义正严辞的拒绝了。她说她不想用这个方法为自己谋取私利。
从一名普通的讲解员到湖北农业厅的副厅长,如今的黄其萍早已到了退休年龄,唯一的儿子也已步入工作岗位多年,默默付出和耕耘了大半辈子的她此刻终于可以停歇下来休息一番,她说,接下来的日子她要把重心多放在家庭上,让她的丈夫减减压。
在黄其萍知道自己的照片成为了1980版贰角人民币上的头像之一后,她曾去找过另一位人民币头像的主角,苏春熙。
而正是小时候的这次学习经历,造就了之后的苏春熙能去北京成为一名民族文化宫的讲解员。所以说,人还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吸收新知识,或许哪一天机会就突然登门造访了。
只是和黄其萍不同的是,在1980年的那次照相前,苏春熙便知道了这次是银行前来为新版人民币照相的。
1987年,已经不再是讲解员的苏春熙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毕业以后,她去到了韩国,并成为了当地一家大公司的外贸翻译员,且在业余时间教授汉语。
1991年,在韩国生活工作了2年的苏春熙还是决定回到国内,在之后的几年间她又到北京大学攻读英语。
如今的苏春熙是一名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和当年的她一样,现在的她始终不愿刻意去提及自己曾是“人民币女郎”一事。她说,这对于她来说是一段无上荣耀的回忆,但即使如此,她依然是一名普通的公民。
1980年,两名豆蔻年华的普通少数民族少女成为了当时贰角人民币上的“封面女郎”,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份一辈子都无法拥有的殊荣。
但是年轻的她们,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上镜”而有任何心理上的改变,依旧如平常一样低调行事,即使面对接踵而来的利益诱惑,也能礼貌而断然的拒绝,可以说,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淡定和从容。
而正是因为这一份平常心的保持,两位“人民币女郎”在工作中都得到了不错的发展,从而使得她们的生活始终维持着平凡幸福的节奏。
这就是她们那一代人和如今的人们不同的地方,在标榜个性,万事都要展现自我的时代,低调、内敛这些性格特征似乎已离我们越来越遥远。
不能说一味的低调就是好事,炫耀自我就一定是坏事,但是在越来越“奔放、收不住脚”的现代社会,偶尔学习一下那个年代人们的为人处事之法,或许在某些时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