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介绍一下,背后公司MagicLab,专注于通用机器人技术和AI技术,听说走的还是全球化路线。
人形机器人只是它们产品线里的一员,仿生四足机器人、工业四足机器人、通用人形机器人等,都是这家公司计划中(并且正在推进)的一部分。
力矩电机关节模组设计致?于提?电机的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包括谐波模组关节、直线模组关节,以及?型和微型伺服单元。
自研D190关节模组额定输出力矩达150Nm,最高输出则超过525Nm,可在110RPM的转速下工作,高功率的关节配合上为空翻特别设计的驱动器,能够应对空翻过程中反电势波动产生的瞬间高电压和低压。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中还调整了机器人的重量分布,将大部分重量集中在大腿根部,减少了摆动腿部过程中的惯量。
自研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整体考虑软件与硬件的协同优化,用相对低成本的硬件发挥出可用的运控能力,不断迭代落地,降低成本。
算法上,团队应?多模态的?模型,基于?模型的通识能力,能够应对复杂场景中的多任务的物理表征感知和客观物理事实理解,并形成类人的行为决策。
全身控制大模型??,基于强化学习的运控小模型和基于技能库的操作小模型,可以充分解耦环境和对象、自身执行体、操作物理特性,以做出仿人化的柔顺、鲁棒、通用的全身控制。
最后,通过图形化界?,结合以上两个?模型,?户可以轻松设计和部署机器?应?,实现多模态的?机交互、场景任务感知与?主决策。
从具体例子来看,机器人咖啡拉花要克服的难点,不仅是要会简单拉花,团队表示之后还想让机器人能复刻咖啡大师的手艺。
它需要在开放空间里与人进行交互,这意味着它所处的空间位置和运动轨迹会有许多不确定性,同时需要识别不同材质及尺寸的工具。
作为人形产业链中的核心零部件,灵巧手也是团队重点开发的硬件,该方向团队采取了分代迭代的策略:
基础版本是11自由度设计,其中有6个主动自由度。拇指分布两个主动?由度,可?于弯曲和侧摆,使得灵巧?可以模仿?类?部的各种动作,包括握拳、张开、指向、捏取、拨弄等。
此外还引?了?控制和指尖触觉感知,通过本体的?矩传感器反馈来实现精确控制。?论是什么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哪怕是脆弱、滑动或者变形的物品,也能轻松抓取。
面对当下的发展阶段以及未来观望,MagicLab将人形机器人场景落地级别分为M0-M4五个阶段。
从研发角度,很多人可能会不计成本地去堆砌一些软硬件,没有做任何清晰的成本控制,即使有人从科研的角度进行购买,但也没有办法真正进行商业落地。
从研发角度来看,M1阶段已经可以基于特定场景、特定任务等需求做产品和成本的优化;但泛化性远远不足,因此不太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实用的产品,也很容易陷入商业化难题。
“但我们充分认知到,要实现这个目标之前,还需要对大模型及硬件的泛化能力做充分提升。”MagicLab研发负责人周扬说,要到达这个阶段,整个行业都还要花费巨量时间去探索。
团队主攻机器人核心力矩电机关节、机械臂、足式机器人等通用机器人核心技术,在算法层面也小有成就,如运控算法、导航算法、视觉与AI算法等。
在与MagicLab研发负责人周扬及首席战略官Ivan的交流中,量子位获悉,该团队一心一意就一件事
除了深耕技术研究,我们同样重视技术 x 商业的力量,不断地探索技术的应用场景、做好产品的工程化。
我们相信,随着灵巧手、人形机器人等通用本体的成熟量产,通用人形机器人一定也能获得商业价值上的正向反馈。
并且,因为MagicLab觉得单纯做机器人设备公司,想象力过于有限,所以他们用“机器人+”来对自己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