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界面快讯消息显示,近期,欧盟委员会分管经济事务的执行副主席瓦尔季斯·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欧盟应该思考采取更为大胆的举措,像没收被冻结的俄罗斯央行资产来补偿乌克兰。东布罗夫斯基斯还称:“我们当然必须对所有选项进行探索和研究。”
欧盟与七国集团国家利用制裁俄罗斯资产所获约3000亿美元利润向乌克兰提供援助。然而,像德国、比利时、卢森堡等几个成员国以及欧洲央行却始终担忧这种没收行为也许会违背国际法中的国家豁免原则,进而对作为储备货币的欧元以及欧元区的金融稳定产生影响。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乌关系已遭受严重损害。在此情况下,欧洲若动用俄罗斯海外资产,这一行为很可能会对俄欧关系造成进一步破坏。因为这无异于触动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或许会在外交、安全以及经济等多方面对欧洲展开反制,而这对欧洲的安全与稳定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为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大量资本逃离欧洲并流入美国,这对美国资本市场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鼓动欧洲去触动俄罗斯的利益,实际上是出于其自身的私利。在这看似庞大资本流入的背后,潜藏着巨大风险,德国乃至整个欧元区多年精心构建的金融秩序稍有差池就可能毁于一旦。
在俄罗斯资产问题上,欧洲各国表现出泾渭分明的态度,这深刻地反映出各国在国际关系站位以及经济利益权衡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德国等一些国家,承担着维持国内经济稳定运行、确保民众就业和福利的重大责任,对于它们而言,稳定的金融市场犹如生命线般不可或缺。而美英两国,凭借自身相对独立的货币体系以及地缘政治方面的考量,更多地着眼于遏制对手、重塑国际格局来采取行动。
12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就中国“伊鹏3号”事件的最新情况,毛宁称,中方已经邀请德国、瑞典、芬兰和丹麦共同参与联合事实性调查,并且向这些国家提供了相关资料和信息。毛宁介绍说,“伊鹏3号”为了配合调查,已经停航了相当长的时间。出于保障船员身心健康的考虑,船东公司经过全面评估,并与有关方面协商之后,决定让船舶复航。毛宁表示:“中方已经提前向各个相关国家通报了情况,中方愿意继续与各相关国家保持沟通,合作推动事件的后续处理工作。”
当前,欧盟国家同意“放人”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避免了后续产生更多的麻烦。此前就有业内人士指出,欧洲波罗的海等区域水下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电缆线、海底光纤和通讯设备,所以很容易发生故障。如果是意外拖锚导致的损失,最多也就是赔付修复费用就可以了,之前也有这样的先例。但是,一旦发现与中国的船只有关,欧洲媒体就抛出各种阴谋论,大肆宣扬所谓“蓄意破坏基建”等谣言。这显然与他们带有偏见的政治立场息息相关,总的来说,欧洲受到北约军事思维的束缚仍然很严重。
国际协作向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各方做到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如此才能建立起互信关系,进而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在国际关系中,沟通与理解是化解分歧、维护和平稳定的关键所在。
伊鹏3号复航这件事,并非意味着相关大事就此画上句号,相反,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未来,构建一个更加透明、高效且安全的国际航运秩序,将会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要求各方齐心协力,在遵循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基础上,强化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起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共同维护全球航运的安全与稳定。
唯有如此,才能防止类似的大事再次出现,从而保障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毕竟,这不仅仅与伊鹏3号有关,更是关系到全球航运业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