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生于山东淄博。2019年起他相继推出“乡村三部曲”(《余事勿取》《都是人民群众》《王能好》),《王能好》入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名单。2024年最新长篇小说《土广寸木》出版。
韩今谅:1987年出生于山东济南。文艺工作者,养了一只很安静的狗。出版有小说《山花对海树》《天真人类》,诗集《一颗苹果宣布成为星球》。编剧作品有《送你一朵小红花》《我爱你!》等。2024年最新小说《盲眼海豹》出版。
“我没有热爱这里,我只是出生在这个地方。”前段时间,河南说唱之神张方钊的《工厂》在网上爆火,歌曲对凋敝县城的描述引发众人关于故乡和出身的强烈共鸣。
离不开,也回不去,人与故乡的关系总是处于永恒的纠葛之中。所以故乡向来是诞生文学、盛产故事的绝佳土壤。作家魏思孝在其最新长篇小说《土广寸木》中,这样描述生长于斯的家乡“辛留村”:
这块弹丸之地,四季交替,雨雪飘落,人如虫蚁疲于奔命,到头来两手空空。你或许开始明白,留下来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并不是对此地有多么热爱和留恋。不可否认,这片祖辈开垦并踞此繁衍的土地,接纳着他们卑劣的出身。不论你是否有顽疾在身,还是愚笨无能,这一亩三分地,就是你的家,亲友对你伸出援手,也让你品尝世态炎凉。从学会走路,到被农活压弯脊梁;从姑娘洞房花烛时的羞怯,到在亲属出殡时大哭做戏。别处的富足和繁华入眼,也只会让你置气般道出一句:哪里都没这里好。找补自己缺乏冒险精神,没有去外面闯荡一番,混出个人样衣锦还乡。你不舍自己的破屋,只因,这里就是你唯一的栖息之所。
魏思孝生长于山东淄博乡下,他长期将家乡作为自己的书写对象,2019年起相继推出“乡村三部曲”(《余事勿取》《都是人民群众》《王能好》),为当代文学贡献了鲁中地区“辛留村”人物角色群像,备受关注。而在新作《土广寸木》中,“辛留村”则成为主角,他将这部小说“献给这座村庄以及生活其中的人们”。
书名“土广寸木”即为“村庄”二字的巧妙拆解,拆就成一幅土地宽广、林木寸寸的辽阔乡村远景。在魏思孝笔下,“辛留村”的芸芸众生与日常生活,如纪录片镜头般徐徐展开。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辛留村”凋敝与更新并存:年轻人纷纷离开,去城市打工,工作无非快递员或服务员之类,关于未来的想象,只剩下“摩托车灯前的一小块明亮”。在村里留守的多为老年人。而步入当下网络化时代,加之近些年政府对乡村的建设,又让凋敝的农村展现出一些新的气象。
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城镇化与全球化、人情伦理与经济原则、科技算法与幽暗内心……它们在“辛留村”这片土地上共生并存,相互纠葛。《土广寸木》讲述的并不只是一个今日村庄的故事,它也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映照着我们的历史,更关乎着我们的未来。
正如学者赵坤在《土广寸木》的序中所言:“在鲁迅、萧红、沉从文、赵树理、汪曾祺和莫言之后,魏思孝表述了当代乡村对于苦难的承受力,以及乡土人生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别于二十世纪遗留的新旧文化鼎革、反侵略战争、经济改革,当代要面对的新问题还有全球化、算法、生化危机等等。对此,《土广寸木》所展现的当代乡村生活图景和乡土人生的生命轨迹,是现代人的心灵感受,而那个古旧又清新的难题也再次被他打开:关于‘世界是怎样,和世界应该是怎样’,今天,我们要如何辨析?我们是否还有辨析的能力?”
6月16日下午三点,作家魏思孝将做客青岛方所,和《盲眼海豹》的作者韩今谅、学者赵坤一起,分享关于乡村、关于家乡、关于《土广寸木》创作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