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进入第五天,从大会首日批准 “损失与损害”基金协议,到中美两国的合作举行了“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再到本届大会需要完成《巴黎协定》的首次全球盘点。本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重点解决哪些问题?《新闻1+1》连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共同关注:联合国气候大会,焦点与难点都是什么?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2022年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达成关于建立“损失与损害”基金的共识,今年大会伊始便决定启动这样一个基金。实际上,这对于气候变化主要责任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也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对人类的影响,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非常巨大。让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个问题,体现了气候公平。
《巴黎协定》发达国家承诺提供1000亿美元,此次“损失与损害”基金目前只有数亿美元,如何看待差距?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万事开头难。尽管目前的资金有限,但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因此我们可以对未来充满期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仍会有许多争议和斗争。不管怎么说,气候变化的历史是由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过度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而发展中国家现在不得不面对这种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因此,我们需要得到发达国家的支持和资助,才能共同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12月2日,中美会同阿联酋,共同举行了“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邀请各国进行讨论。除了政府间的合作,中外知名企业家们也举行了一场对话会,他们呼吁全球的工商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如何推动相关的合作?中国在怎样发挥作用?戳视频↓↓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现在人类在一条船上,谁都跑不了,所以大家都得去努力,每个人都有责任,但这个责任来讲大小是有差别的,因为富裕程度不一样。发展中国家还有发展的需要,我觉得一方面中国通过实实在在的担当,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立双碳的目标,实实在在为世界作出贡献;另外一方面,我们要承担跟我们发展阶段和实力相称的义务,保证我们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在这两个中间起个平衡。所以我们这么多年积极参与谈判,积极为人类作贡献的同时,也要保护我们的发展利益。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陈达院士去世7年多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核技术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中心的工作室,至今仍然挂着他留给学生们的那幅字——“格致穷理,知行合一”。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对这种差异的新解释已经出现:通常在女性一半的X染色体上发现的分子涂层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免疫反应。该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细胞》杂志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我国新冠疫情呈低水平波动,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人数回落;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诊疗工作继续保持平稳。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走到田间地头,来到农民身边。
在《自然·电子学》杂志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塞姆龙芯片展示出显着的能效提升,其实现了超过3500TOPS/W(每瓦每秒万亿次运算)的卓越能效,超越现有技术35倍至300倍。
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在深入研究时代发展变化,正确分析内外环境的基础上,立足世情、国情、社情、才情作出的人才事业总体性谋划,是人才工作、人才发展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的有机统一。
从中国气象局获悉,风云四号03批气象卫星研制工作日前正式启动。风云四号03批气象卫星包括D星、E星、F星三颗卫星,将在02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等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高观测精度和定量化应用水平。
我国西南地区记录了二迭纪末陆地生物大灭绝的发生过程,是研究低纬度地区陆相生物大灭绝的理想地区。”沉树忠表示,当今地球正经历快速升温趋势,需要特别关注两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加密会商调度频次,联合中国气象局分析研判雨雪冰冻天气形势,点对点调度重点省份,针对性部署防范应对工作。要加强次生灾害防范应对、风险隐患排查,加强力量、物资、装备等预置布防,高效抢险救援救灾,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2月1日,跨径600米的世界最大跨径混凝土拱桥——广西天峨龙滩特大桥建成通车。大桥位于广西河池市天峨县红水河流域龙滩电站水库库区,全长2488.55米,大桥建成通车标志着南天高速全线贯通,南丹县至天峨下老乡行车时间将由原来的三个半小时缩短至一个半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