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若虚(shēn cáng ruò xū)怎么上了热搜?
时间:2024-10-05  浏览次数:663

  观察者网:此前外界普遍认为伊朗新任总统是一位寻求与西方妥协,并且相对软弱的总统,此次打击结束后,这一印象是否需要改变?伊朗是否还有后手?

  红色幻想乡:是的,我认为多数人需要对佩泽希齐扬总统进行再评估。我们在讨论佩泽希齐扬的亲西方言论之前必须要明确,他是一个参与了两伊战争,也就是伊朗人口中的“神圣防御战争”的老军医,这是他的底色。

  在媒体搬运他最亲西方或者最逆天的言论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佩泽希齐扬还有很多强硬言论并没有被搬运。仔细回顾他的发言,我们会明确发现他是一个寻求改善对外关系的现实主义者。虽然他的发力点是西方,但是并不排斥和中俄交好,也没有放弃抵抗之弧的盟友。在他上台后,没有证据表明他减弱了对于抵抗之弧的支持。

  作为现实主义者,他与西方叫板、采取主动性对抗的决心和能力,与和西方改善关系的决心和能力是对等的。

  以色列的暗杀,对伊朗的影响不是根本性的。无论革命卫队或者其他伊朗机构在黎巴嫩、叙利亚等地损失多少政治、军事特使,总是有源源不断的人去接替前面的职位。而打赢无底线战争的前提是要能对对面军事能力造成毁灭性打击。一个月杀一个人在媒体上可能很快,但是对于十几万人的军事机构来说,这样的暗杀速度是不够快的。

  作为伊朗最重要的暴力组织,伊朗革命卫队的后手更多,不仅拥有遍布中东的民兵,还明确拥有庞大的导弹库存。2021年的数据显示,伊朗有各类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2.5万枚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革命卫队的导弹,而现在伊朗全国各类导弹储量可能已经超过3万枚。同时,长年的斗争让伊朗拥有美国和以色列都不敢忽视的使用其手中各类武器的决心和意愿。

  伊朗是否会使用后手,取决于以色列是否有决心使用他们的后手。4月14日袭击后,以色列并没有决心进行大规模报复,他们当时也希望在加沙打开新局面,美国也觉得自己把以色列劝住了。但是最后事实证明,以色列并没有在加沙打开局面,以至于现在被迫试图开启北线地面战,通过解决真主党解决加沙问题。

  而这次,以色列的情况甚至比上次更糟。就在前几天,当以色列把雷达全部对准伊朗方向的时候,以色列对南侦测空门大开,一枚胡塞导弹直接打到了以色列本土。以色列甚至没有能力同时覆盖对所有方向导弹的探测和跟踪。

  观察者网:过去数月中以色列不断升级局势,与之相对应,伊朗虽然在口头上多次威胁却未能在实际行动上跟进,本次行动也仅仅是这一轮紧张局势中,伊朗第二次以军事行动兑现其威胁的行动,在数量上远少于以色列。伊朗的行动会如何改变局势各方对其口头威胁的认知,是会让各国认为伊朗的口头威胁更加可信,还是会持续认为只不过是一时反应的个例?或者被解读为这是一个为谈判创造的契机?

  红色幻想乡:首先这次打击很明显并不是一个应激性反应,而是一次自哈尼亚被杀后就明确计划的报复行动。此次报复调集了数个中程导弹旅进行火力齐射,必然会增加全球各国对于伊朗口头威胁的可信度。

  我认为,无论是美国、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还是埃及、约旦,从国家决策层和领导层的角度看,似乎并没有因为伊朗一时拖延报复或者纳斯鲁拉被杀而轻视伊朗的表态,因为抵抗之弧的阴影从未在他们身上散去。

  胡塞一直在沙特边境陈兵,并用上千枚导弹瞄准利雅得。而中东美军无时无刻不被叙利亚、伊拉克的伊朗系民兵自杀式无人机、火箭弹甚至导弹“关照”,在2020年甚至更早之前就一直活在伊朗革命卫队的弹道导弹阴影之下。

  以色列也是如此,无论以色列在舆论上如何占上风,其北方和中部的导弹、火箭弹警报从未停止,这也是以色列之前为什么歇斯底里地要用85枚炸弹确保纳斯鲁拉死亡,以色列民众因此陷入狂欢的原因之一。

  这也同样能解释为什么美国之前几乎把自己最后的机动舰队长时间停在了地中海东部:这是来自美军对于抵抗之弧威慑的认可。

  虽然刺杀纳斯鲁拉给以色列赢得了舆论攻势的胜利,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个阴影,它并没有改变。在安全领域,伊朗就是占据着实质性上风。而且对于线万,动员后可以到达十万人的集团军级别单位,光营以上高级军事人员就数以百计乃至上千,指望刺杀十几个高层就能瘫痪全军战斗力是不现实的,违背了军事科学。

  伊朗人是否会谈判,关键看接下来的黎巴嫩战争,只要真主党能打赢,之后高姿态开启谈判、交易都不是问题。这一点和普京一样,无论伊朗人被外界如何看待,政治观瞻多么被人鄙视都不重要,因为未来的大博弈是以军事理性、战争胜利为优先,政治考量在之后。一切以打赢为目的,赢得丑陋也比输得漂亮好。

  伊朗的台下运作我们并不清楚,但以十年甚至更长的周期观察看,无论外交层面声量是软还是硬,伊朗在私下里的操作并没有停止。

  我们可以观察到,伊朗这几个月一直在向叙利亚尤其是被占领的戈兰高地下面增兵,其中不少是从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征募的志愿兵。同时摩萨德、军事情报局也多次确认,伊朗一直在向黎巴嫩和叙利亚输送自杀式无人机和弹道导弹。无论表态如何,伊朗人一直在加码。

  红色幻想乡:伊朗的战略目标肯定是围堵以色列,然后把以色列困死。在驱逐以色列之后,伊朗人的终极目标是在尽可能保证自己势力和本土的前提下,把美国势力赶出中东。伊朗肯定希望尽一切可能避免战火烧到本土,但是如果有极大把握一战定乾坤、驱逐美以势力,那么伊朗可能会动用其本土力量,做出一定牺牲。

  以色列的目标毫无疑问是突破整个抵抗之弧、整个伊朗系民兵的围堵,一旦以色列突破了围堵,美国也就突破了围堵。

  从战略角度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急的是以色列和美国而不是伊朗。2000年代,伊朗面临美国的“O”型包围。伊朗南部是美军海军基地和海湾盟友,西部是美国控制的伊拉克,东部东南部是美国控制的阿富汗和盟友巴基斯坦,甚至中亚方向都有俄罗斯允许美国驻军的基地。当时战略局势非常恶劣,而当时美军演练的项目也是能否直接登陆伊朗,推翻伊朗政权。

  但是现在,伊朗周边的美国势力几乎一扫而空,整个伊拉克只有2500驻军且没有战斗部队,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南高加索的美国势力全部退出,海合会在叙利亚、伊拉克和也门接连战败。一系列变化留下了各种缺乏防空的中东美军基地;海合会更是处于伊朗、胡塞的导弹威慑下,处于伊朗系民兵和革命卫队的包围中。从20年尺度看,毫无疑问伊朗实现了地区博弈的阶段性绝对胜利。

  本轮以色列刺杀真主党高层和其他抵抗之弧高层,就类似于德国的日德兰海战。公海舰队作为囚犯出海暴打了一次英国看守,但是打完了,囚犯还是要回到囚笼,看守依旧还是看守。以色列有限的战术胜利,并没有改变战略上的被动。

  现在以色列被逼到了墙角边,面对北边的真主党、东北的叙利亚、南边的加沙和胡塞的封锁,东方虽然有个亲以的约旦,但是约旦再往东就是伊朗系民兵占主导的伊拉克。而以色列最重要的地区实质盟友海合会国家还受到胡塞的牵制,从战略上处于一个被完全包围的态势。

  相比于伊朗,反而是美国和以色列更像2022年被北约推到家门口的俄罗斯。毕竟真主党、胡塞、伊朗的火箭弹和导弹都打到特拉维夫了,再退能退到塞浦路斯么?




上一篇:驮江殿辰抚网友会怎么评论?   下一篇:关于百变小樱主题曲这是个什么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