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年逾九旬的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软禁生涯。这位曾叱咤风云的东北军少帅,因1936年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而被蒋介石长期囚禁。当这一消息传出后,国内外媒体记者蜂拥而至,都想从这位历史亲历者口中挖掘出珍贵的历史内幕。
面对记者们连珠炮般的提问,张学良显得格外平静。当被问及是否后悔发动西安事变时,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目光坚定地表示:我与杨虎城将军都是赤诚爱国的军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个结果已经足够。即便时光倒流,即便明知会因此被囚禁五十余年,我依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说到这里,老人突然话锋一转,神情变得复杂起来:但若说后悔之事,确实有一件让我至今难以释怀,那就是处决杨宇霆。在此之前我从不信命,但这件事之后,我不得不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杨宇霆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他的死会让张学良如此耿耿于怀?这要从东北军阀张作霖时代说起。作为奉系军阀的缔造者,张作霖对留洋学生素来嗤之以鼻,认为他们不过是徒有其表的假洋鬼子。但杨宇霆却是个例外。1911年从日本士官学校学成归国后,他投奔东北陆军,凭借黑龙江名士刘德全的举荐,从基层军官做起。
杨宇霆的军事才能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他带兵有方,治军严明,其麾下部队纪律严整,令行禁止。一次张作霖巡视奉天军械局时,恰遇杨宇霆的卫队,这支训练有素的部队立即引起了张大帅的注意。当晚召见后,杨宇霆对时局的精辟分析更让张作霖刮目相看。当时正值袁世凯派段芝贵督军东北以牵制奉系,杨宇霆略施小计就使段芝贵自动请辞,助张作霖顺利就任奉天督军兼巡按使。自此,杨宇霆平步青云,历任督军署参谋长、奉军总参谋长等要职,成为张作霖最倚重的左膀右臂。
然而随着权势日盛,杨宇霆的野心也逐渐膨胀。在好友徐树铮的怂恿下,他曾挪用军费私自扩军,事发后被张作霖革职。但因其才能出众,不久又官复原职。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奉系顿时陷入权力真空。年轻的张学良在张作相等元老支持下继任,但资历深厚的杨宇霆却处处刁难,常以长辈口吻训斥少帅,甚至在东北易帜的重大决策上公开抗命。
更令张学良震怒的是,杨宇霆竟暗中与日本勾结,意图夺权。面对这一严峻局面,犹豫不决的张学良竟以抛银元的方式决定杨宇霆的命运。令人称奇的是,连续六次投掷结果都指向处决。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设计在老虎厅诱杀杨宇霆及其亲信常荫槐,彻底清除了这一心腹大患。
然而历史的发展却充满讽刺。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张学良眼睁睁看着东北沦陷。此时他才痛切地意识到,若杨宇霆尚在,以其军事才能和对日强硬立场,东北局势或许不会如此不堪。正如胡适在日记中所言:若杨宇霆在世,东三省断不至轻易沦丧。这段充满戏剧性的历史,让晚年的张学良不得不感叹命运弄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令人唏嘘的如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