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寒意渐浓。野外训练场上,空军某部正组织合成营对抗训练。面对接踵而至的特情,该部支援连官兵沉着冷静,与兄弟连队密切配合,圆满完成目标打击、战车突袭、装备抢修等任务。训练结束,官兵就地展开复盘,针对存在的不足制订强训措施。
“与调整组建之初相比,连队官兵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铆定岗位研战谋战务战氛围更加浓厚,这些变化都离不开英模连队的悉心帮带。”支援连干部杨宇杭说,在抓建实践中,他们主动与“模范空降兵连”开展联建联创活动,不仅学到了铸魂育人、抓建连队的好方法,而且增强了官兵争创荣誉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家在练兵备战中对标学习、奋力追赶,与先进连队一起攻坚克难、共进提高。
据了解,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该部受命组建营属支援力量,支援连由此诞生。“组建之初,上级抽组侦察、工兵、修理、通信等专业尖子充实到连队,可谓是‘兵强马壮’。”杨宇杭说,当时,每名同志在任务中各展所长、表现亮眼。但随着新装备陆续列装和体系练兵不断深化,很多同志面对全新专业领域感到力不从心,有的甚至出现畏难情绪,官兵参加专业考核、比武竞赛表现平平,连队整体建设出现下滑趋势。
一味发愁苦恼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为此,杨宇杭与干部骨干多次组织官兵座谈会,聚焦存在的问题征询意见、研讨对策。
“我们所在部队前身历史底蕴深厚,革命战争年代涌现了一大批英雄模范和先进集体,很多连队在长期建设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作为新调整组建连队,我们能向他们学习什么?”一次支委会上,军士支委李瑞峰的话引起大家的思考。最后,连队党支部研究决定,对接“模范空降兵连”开展联建联创活动,通过与先进连队竞比学习促进建设、不断进步。
提议得到上级批准后,支援连党支部与“模范空降兵连”党支部签订了《共建协议书》,两个连队干部骨干还围绕活动开展的抓手举措、目标任务、组织方式等进行商讨研究。
“共学先烈精神,共建支部班子,共强党员骨干,共研练兵备战,共育英雄传人……”打开双方签订的协议书,两个连队党支部定下的“联建联创目标任务”映入笔者眼帘。据杨宇杭介绍,协议签订后,他们借鉴“模范空降兵连”的做法,从强化官兵集体荣誉感做起,定期邀请“模范空降兵连”干部骨干、专业标兵,分享岗位建功的奋斗故事,激发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发动官兵设计连队“荣誉家谱”,常态组织“当精武标兵、写荣誉家谱”活动,引导官兵在日常训练中创先争优。
一次,“模范空降兵连”讲解员唐浩宇来到支援连,结合二级战斗英雄吕慕祥的感人故事,分享了自己和战友在先辈精神激励下奋斗强军的故事。
“这面鲜红的战旗,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染红的……”听了唐浩宇的讲述,支援连中士、修理技师武志龙深受触动。他说,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才换来我们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只有铆定岗位实干,把专业练精、把本领练强,用扎扎实实的练兵成果告慰先辈、不负重托,才对得起他们的牺牲与奉献。
后来,武志龙结合岗位实践刻苦钻研,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多次参加上级组织的专业比武,凭借过硬技能表现出色;参加大项保障任务,面对突发情况沉着冷静,迅速排除故障,赢得广泛赞誉。自己过硬的同时,他还帮带培养人才苗子,结对帮带的几名同志已在各自领域挑大梁。“我们与英模单位一起互学共进。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像‘模范空降兵连’的战友那样精练技能,争取早日在连队‘荣誉家谱’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武志龙说。
如今,随着联建联创活动稳步推进,两个连队党支部共建日益深入。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结合阶段任务组织经验交流、难题会诊、专业竞比等活动,在官兵中不断营造帮带提高、互学共进浓厚氛围。同时,两个连队党支部还经常组织建设形势分析会,围绕军事训练、政治教育、骨干人才培养、日常建设管理等梳理总结共享方法。
随着连队建设蒸蒸日上,官兵也同步成长,不断实现个人“小目标”。“模范空降兵连”二级上士朱建磊军事素质过硬,曾多次在上级组织的专业比武中摘金夺银。支援连下士、无人机操作手高璇专业技能过硬,但体能课目一直存在短板。了解情况后,朱建磊主动与高璇结成对子,帮他制订针对性强训计划,分享自己总结的训练窍门。前不久,高璇参加上级组织的群众性比武,取得好成绩。朱建磊也在他的帮助下,初步掌握了无人机实操技能,成为所在连队“跨岗训练能手”。
“遂行大项任务时,全程记录党员表现,作为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近日,两个连队组织召开干部骨干联席会议,“模范空降兵连”党支部书记张钰林结合参加大项任务的经历,在会上分享了在动态分散条件下抓建设的经验做法。杨宇杭逐一记录发言要点,并展开互动交流。随后,与会同志围绕“党员骨干作用发挥”“军士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就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建言献策,梳理制订改进措施。
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在栉风沐雨中成长壮大,涌现出许多英模连队。这些连队建设基础扎实、发展底蕴厚实,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积累了丰富的抓建经验,有的甚至成为全军部队抓基层、打基础的“样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国防和军队改革大潮中涌现的新调整组建连队,不少面临着基础弱、底子薄的现实问题,与“三个过硬”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空军某部支援连面对建设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难题主动作为,积极与英模连队开展联建联创活动,在相互竞比学习中认清自身优势与差距,借鉴先进连队的经验与做法,逐步推动各项建设更上一层楼。他们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抓建基层拓宽了思路。
抓基层、打基础是系统工程,尤其是新调整组建连队抓建设促发展,难免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为此,我们一方面要以先进连队为榜样对标学习,汲取他们的经验为己所用;另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官兵强化集体荣誉感,铆定岗位奋斗实干,瞄定目标努力追赶,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连队的荣誉。唯有如此,才能齐心协力用新业绩写好连队“荣誉家谱”,为单位建设发展持续添注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国务院近日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继2007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后,时隔17年迎来的首次修订。
寒冬时节,一踏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生态草莓农场大棚,就感受到扑面的宜人暖风,嗅到阵阵花果甜香。“红颜”“黑珍珠”“白雪公主”……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视频生成、语音交互等AI应用近年来持续火热,在2024年已让越来越多用户得到高效便捷的体验。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将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格局,颠覆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
了解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或许能为人工智能的改进提供重要启发,同时让其更好地适应人类独特的神经结构。
今年粮食收购量预计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有关监测显示,目前,各类经营主体购销活跃,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90%左右,基本满负荷生产。
在26日结束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为我们盘点了“大国粮仓”米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