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4日凌晨五点半,一列火车从西向东驶过了皇姑屯站。就在火车继续向东的时候,“轰”的一声,火车爆炸了。
这列被炸毁的火车上的不是别人,而是当时的奉系首领张作霖。而这也不是什么意外,而是日本针对张作霖的阴谋。
一直以来,张作霖和日本人之间的关系都很不错。日本人支持他,愿意借给他钱武装军队,也愿意卖给他先进的武器。
张作霖对日本人也是笑脸相迎,来者不拒。靠着日本人的支持,张作霖的势力快速发展,东北很快成为最强大的势力。
但日本人的支持不是无条件的,背后是他们图谋东北的野心。可张作霖作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张作霖毕竟是中国人,还是雄霸一方的北洋首领。虽然国民政府的北伐对他威胁很大,但他绝不会将东北让给日本人。
日本为了实现自己侵占东北的野心,提出要在东北移民、开矿、租地等要求。这种温和的侵略手段,张作霖不可能不知道。
但凡有点血性的人,都不会同意这些要求。更别说在提出这些要求之前,日本还向张作霖强行索取铁路权。
正好这时候北伐军步步紧逼,在北京的张作霖被迫退回东北。日本趁机威胁张作霖,要他同意那些无理的要求。
因此面对日本人的威胁,他视若无睹。日本人判断张作霖活着,他们就不可能占领东北,于是决定趁机除掉他。
在日本的精心谋划下,才有了这场火车爆炸。张作霖身受重伤,在被送回沉阳的当天不治身亡,奉系失去了他的主心骨。
张作霖在位的时候,杨宇霆颇受他的器重。当然,他能受到张大帅的重用,自然是因为他有让人欣赏的能力。
一开始的时候,奉系在全国的实力并不算很强。东北虽然物产丰富,但连年的战争,导致人口迅速减少。
在一次视察军械厂的时候,发现了杨宇霆这个人才。当时他正对军械厂进行改革,将厂子的产能大大提高。
他直接将杨宇霆引入军中,并将自己手里的权力下放了一部分。杨宇霆掌握了权力之后,开始在东北大刀阔斧地改革。
这样一来,他就帮张作霖省了很大一笔钱。而且他还善于利用东北丰富的资源,亲自带人开采矿产,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在杨宇霆的帮助下,奉系甚至还开始发展海军,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实力。他很清楚,不管是治国还是治省,上位者首先要保证老百姓的生活。
或许是张作霖对他的信任和纵容,让他越来越没有分寸。所以等到张学良上位之后,他还是以张学良的长辈自居。
少帅已经成了大帅,就像太子当了皇帝是一样的。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居功自傲的老臣都没什么好下场。
作为前任张大帅的心腹,杨宇霆并不服气少帅上位。在他看来,大帅这么多年在外打仗,还不是靠自己执掌东北。
论实力、能力、威信,一个小六子怎么能和自己比呢?东北这么大的地方,给一个乳臭未干的臭小子执掌,那把自己放在哪里?
而每当张学良提出什么想法的时候,他都会打着“为东北好”的名义唱反调。可能一开始的时候,他是真的觉得张学良年轻,没办法执掌东北。
但人都是会变的,时间长了,他就越来越喜欢和张学良作对。不管张学良的想法是对是错,他都以“为东北好”的名义否决。
杨宇霆父亲过寿,张学良亲自上门祝寿。这本是张学良的示好,但杨宇霆却丝毫不给面子,以普通宾客的礼节对待。
而面对老蒋和阎锡山派来的人,他却是用最高规格的接待。如此明显的区别对待,如何不让张学良恼怒。
更别说张学良来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敢欢迎他,也没有人带他入座。可杨宇霆一出来,整个宴会厅掌声雷动。
到这种地步,张学良怎么能忍。于是在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派人将他杀害,一起遇害的还有他的副官。
虽然张学良在后来后悔了,觉得自己不杀杨宇霆,东北起码不会丢。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杨宇霆搞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死得也不算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