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今年前7个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占比近四成。
1—7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2301.8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6617.9亿元,占比近四成,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今年以来,国家建设新一批12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为国内文化和旅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外国企业来华贸易投资提供综合服务保障;更多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扬帆出海,数字游戏、短视频等数字文化服务出海热度持续不减。上半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规模达1.42万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0.5%,均创历史新高。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今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上呈现了一个比较好的态势,反映了中国在这些领域竞争力的提升,意味着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上,在逐步向着更高层次和更高环节迈进。
今年以来,各地增加国际航线班次,优化签证和通关政策,在交通出行、住宿、旅游综合服务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便利举措,我国旅行服务增长迅猛。
1至7月,外籍人员来华观光人数同比增长四倍,旅行服务进出口11406.8亿元,增长48.5%,成为服务贸易第一大领域。上半年,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交易9000多万笔,金额140多亿元,均同比增长7倍。最近,线上支付平台把版本更新到支持16种语言,增加信息查询、门票购买等业务。
最近,在江西景德镇,一些涉外酒店开通了外币代兑服务,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入住的外籍人士很快在前台完成人民币兑换。
除了人工兑换,当地还开通了外币自助兑换机,提供20多种常见外币现钞兑换和“零钱包”服务,24小时不间断满足外籍人员现金备付需求。
当前,我国正持续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加服务业开放试点城市和相关领域,推动服务贸易持续扩容提质。
今年,我国首次发布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两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全国形成了跨境服务贸易领域梯度开放体系。在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对自然人职业资格、专业服务、金融、文化等领域分别作出了一些开放安排。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这是我国服务贸易管理的根本性变革,把过去分散在各个具体领域的准入措施,纳入一张清单。清单之外的领域,境内外服务提供者平等准入,享受同等待遇,透明度、可预见性大大提高。
目前,11个省市正在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累计实施120多项首创性政策。最近,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在北京中关村通过验收,这里入驻了跨境电商、融资租赁、高端软件服务外包等多种保税服务业态。“电子围栏”的智慧监管模式,让入境货物短短几秒就能无感快速通关。
北京某科技公司总经理陆伟俊:我们省去了进关和出关的多个烦冗环节,现阶段就带来了20%左右的成本下降空间。
围绕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国家已经细化为70多项具体举措。允许在试点省市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加快服务外包高端化发展等一系列举措正在依次落地。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孟华婷:继续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有序扩大开放,选择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试点。加大数字经济、文旅、交通、商业航天及特色消费、时尚消费等新兴领域的开放创新力度,在发展开放型经济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