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以来,合肥市包河区落实市委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部署,紧扣市委组织部关于街区党组织建设工作要求,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城市治理“千条线”,不断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组织保障。
坚持因地制宜、按需设置,包河区以主次干道为轴、商圈楼宇为核、沿街商铺为点,精准划分治理单元,将全区21处重点区域纳入组建范围,目前已成立街区党组织19个。
包公街道宁国南路与九华山路沿线,伴随商业繁荣而来的是共享单车乱停放、交通拥堵、油烟噪声污染、环境卫生脏乱差等治理难题,严重影响了市民体验和城市面貌。“坚持问题导向,我们成立宁国路美食街区党支部,构建起‘街区党支部—党员责任区—党员经营户’三级治理体系,街区治理有了抓手,逐步推动宁国路美食街区从‘治理难点’向‘品质样板’转变,成为合肥夜经济的一张靓丽名片。”包公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宁国路美食街区党支部书记史鑫介绍。
按照“治理需求与力量匹配”原则,包河区构建“专职+兼职+志愿”的街区治理队伍体系,实现专业力量深耕细作、多元主体协同发力。
专职力量“挑大梁”:明确街区党组织书记由街道班子成员担任,属地社区、公安、城管、市监、消防等条线党员干部担任党组织成员,专职负责日常治理协调,目前已配备专职人员74名,实现“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
兼职力量“扬优势”:吸纳驻地单位党组织负责人、非公党建指导员、骨干商户党员等担任兼职委员,充分发挥其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累计吸纳兼职人员57名,成为治理队伍的“补充军”。
志愿力量“增动能”:招募网约配送员、离退休党员、热心居民、商户等志愿力量240余名,组建志愿服务队19个,主动参与文明宣传、违停劝导。
为避免“治理一阵风”,包河区制定印发《街区党建“十个一”工作指引(试行)》,指导街区党组织完善工作闭环机制,确保街区党建“做有标尺、干有方向、有章可循”。
常态收集“无遗漏”:常态开展“行走街区”行动,畅通“共治包河”小程序、街区商户微信群等诉求反馈渠道,常态联系收集问题。
分类处置“高效率”:落实“街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提交街道党工委协商解决。在方兴社区湖北路街区治理过程中,针对流动商贩整治这一“硬骨头”,街区党支部在社区工作例会上向城管、市场、属地派出所提出联合整治需求,各部门迅速响应,各司其职,顺利完成了街区改造工作。
跟踪反馈“全透明”:建立问题处置台账,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通过商户微信群、街区公示栏及时反馈办理进度,逐步实现“小事不出街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提升运行效能,目前各街区党支部共召开议事会40余次,解决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停车难等各类问题190余件。
下一步,包河区将进一步优化街区党组织运行机制,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升级,力争打造一批“组织强、治理优、服务好”的特色街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城市精细化治理再上新台阶。(包轩 文/图)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