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这支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地方武装力量,起源于 20 世纪初。当时,清政府为巩固统治、加强边防,在云南地区编练新军,组建了陆军第十九镇,这便是滇军的前身。与此同时,云南全省巡防营也在积极筹备,为滇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云南新军将领蔡锷、唐继尧等人响应革命,发动了昆明重九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成立了云南军都督府,滇军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云南陆军讲武堂在滇军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所创办于 1909 年的军事院校,汇聚了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采用先进的军事教育理念,为滇军培养了大量骨干力量。从这里走出的朱德、叶剑英等共和国元帅,以及众多滇军将领,在后来的革命和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滇军的中流砥柱。
在辛亥革命中,滇军积极响应,迅速投入战斗,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立下赫赫战功。他们以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攻克了昆明城,建立了云南军政府,稳定了云南的局势,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滇军的出色表现,让世人对这支来自西南边陲的军队刮目相看。
1915 年,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全国上下一片哗然。蔡锷、唐继尧等滇军将领毅然举起反袁大旗,发动了护国战争。滇军组建护国军,兵分三路向四川、贵州、广西进军,与袁世凯的北洋军展开了激烈战斗。在这场战争中,滇军将士们不畏强敌,浴血奋战,以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多次击败北洋军,粉碎了袁世凯的称帝美梦,维护了共和制度。护国战争的胜利,使滇军威名远扬,成为全国瞩目的英雄部队,“滇军精锐,冠于全国” 的赞誉也由此而来。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在这危急关头,全国上下同仇敌忾,抗日救亡的呼声此起彼伏。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的龙云,在 “九一八” 事变后就一直关注着局势的发展,积极备战,此时更是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坚决拥护抗日主张。
同年 8 月,龙云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在会上,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当尽以地方所有之人力、财力,贡献国家,牺牲一切,奋斗到底,俾期挽救危亡。” 并承诺云南将出兵 20 万,支援全国抗战 。这一豪言壮语,犹如一声惊雷,震撼了全场,也展现了龙云坚定的抗日决心和滇军的担当。回到昆明后,龙云迅速行动起来,立即着手组编军队。他将云南地方部队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60 军,任命卢汉为军长,下辖 182 师、183 师、184 师,全军共计 4 万余人 。这支部队堪称滇军的精锐之师,不仅兵源素质优良,而且装备精良。
60 军的士兵大多来自云南各地,他们朴实勇敢,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班排长多是受训 3 年以上的老兵,作战经验丰富,军事素质过硬;连以上的军官,大多毕业于陆军讲武堂,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具备较高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战术素养。在武器装备方面,龙云利用云南与越南接壤的便利条件,通过法国的龙东公司和马湘洋行,采购了大量先进的法式武器装备。这些装备包括法式钢盔、步枪、手枪、轻重机枪以及迫击炮、掷弹筒等,种类齐全,性能优良。
此外,60 军还装备了从德国购进的克虏伯山炮、哈奇开斯气冷式高射机枪等先进武器,进一步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每个连队配备有 3 挺 7.9 毫米重机枪,最高射速每分钟可达 800 发,火力凶猛;还有 6 挺轻机枪、3 门迫击炮、4 个掷弹筒、63 支步枪和 20 支手枪,武器配备十分充足。士兵们头戴法式钢盔,身着整齐的军装,显得格外精神抖擞。
1937 年 9 月 9 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第 60 军在昆明南郊巫家坝举行了盛大而庄严的誓师北上抗日大会。会场气氛热烈而庄重,四周彩旗飘扬,标语横幅随处可见,“抗日救国,保卫家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等口号声震耳欲聋。各界群众纷纷前来送行,他们满怀深情地为将士们送上慰问品,有药品、布鞋、麻草鞋、针线包等,饱含着对子弟兵的关爱和支持。
军长卢汉身着戎装,英姿飒爽地站在主席台上,代表全体官兵宣读了誓词:“抗日救国,奋斗到底,若有违背誓言,愿受军律严厉之制裁!” 誓言铿锵有力,响彻云霄,表达了 60 军全体将士坚定不移抵抗日寇的决心和信念。随后,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唱着抗日战歌,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昆明,踏上了抗日征程。他们肩负着云南人民的期望,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向着抗日前线进发。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翻山越岭,克服了重重困难,但始终没有丝毫退缩。
滇军的出征,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中国人民都不会屈服,都将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独立而奋勇抗争。第 60 军作为滇军的先锋部队,即将在抗日战场上书写属于他们的壮丽篇章,为抗击日寇、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8 年春,抗日战争进入了关键阶段,台儿庄战役成为了中日双方激烈交锋的焦点。此时,滇军第 60 军接到命令,紧急奔赴台儿庄战场,他们即将在这里书写一段波澜壮阔的战斗篇章。
4 月 21 日,第 60 军在军长卢汉的率领下,抵达徐州东的台儿庄南站,随后迅速开往运河东岸台儿庄以东的蒲汪、邢家楼地区集结,准备进入预订的作战阵地。然而,由于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等人没有将台儿庄当时真实敌情告诉卢汉,导致 60 军战斗准备不够充分。正当滇军到达集结地的途中,于学忠、汤恩伯两部已混乱溃退,致使滇军未曾展开即与突入之敌不期而遇 。
4 月 22 日拂晓,60 军 183 师 541 旅 1081 团尹国华营作为先头部队,进至陈瓦房时,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先锋搜索队迎面遭遇。双方还来不及进行兵力部署、弹药分配和战术布置,战斗就突然打响。狭路相逢勇者胜,尹国华营长一声令下,全营官兵奋勇冲锋,以迅猛的攻势迅速消灭了陈瓦房的小股敌军,抢占了村庄。然而,日军后续部队很快蜂拥而至,八辆坦克伴随大队步兵,将陈瓦房村重重包围,并以坦克火力作为掩护,疯狂地进行反扑。尹国华营进入陈瓦房后,凭借村庄房屋地形顽强抵抗,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他们寸土不让,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但由于敌众我寡,且日军拥有坦克等重武器的支援,经过 3 小时的激战,尹国华营弹药全部耗尽。即便如此,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与四面冲入的敌人展开白刃肉搏,用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杀。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排长、连长、营长相继阵亡,战至最后,全营只剩十余人,由班长率部向西南突围。在村边,他们又遭敌军追击,最终仅陈明亮一人生还,全营 500 余名官兵壮烈殉国。陈瓦房遭遇战,虽然尹国华营几乎全军覆没,但他们成功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为后续部队的展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与此同时,183 师 542 旅旅长陈钟书亲自带队冲杀,先敌抢占了邢家楼、五圣堂,为后续部队争取了时间。但在激战中,陈旅长头部被日军击中,后伤重不治牺牲。1084 团死伤过半,1 连连长赵克阵亡后,其堂兄 6 连连长赵继昌将弟弟骨灰装在布袋里背在身上,继续作战,最后身负重伤。182 师也在蒲汪和辛庄等地和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 6 昼夜的鏖战,给敌军以大量杀伤,自身也伤亡过半。
在无阵地依托、无友军依托的艰难情况下,60 军全军仓促间转入作战,处境十分被动。但滇军将士们毫不畏惧,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高昂的斗志,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挡住了日军的疯狂进攻,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禹王山,这座位于台儿庄东南的战略要地,成为了滇军坚守的关键阵地。4 月 23 日凌晨,第 184 师师长张冲奉军长卢汉命令,趁日军立足未稳组织反攻,成功夺回了禹王山。随后,183 师、184 师迅速抢占禹王山下 10 几个村庄,在山的东、南、北三个方向构成两道防线 日起,这里形成了以禹王山为中心,西有台儿庄、东有黄石山两个据点为依托,中间有 10 几个村组成两道防线的阵地阻击带。
日军对禹王山阵地发动了疯狂的进攻,他们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向滇军阵地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锋。但滇军将士们毫不退缩,他们凭借着简陋的武器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在战斗中,滇军充分发挥了近战和夜战的优势,他们常常在夜间主动出击,偷袭日军阵地,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损失。
4 月 28 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这一天,日军向禹王山发动了更加猛烈的进攻,他们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试图一举突破滇军的防线。滇军将士们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双方短兵相接,杀声震天。据 1938 年《云南日报》报导:“28 日晨,184 师在禹王山上与日军发生猛烈激战,肉搏 20 余次,歼敌千余 。”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滇军将士们视死如归,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在禹王山阻击战中,滇军的战炮连表现尤为出色。他们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日军的炮火,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对日军的坦克和步兵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战炮连的战士们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无畏的勇气,一连摧毁了敌人十多辆坦克,有效地遏制了日军的进攻势头。战士们趁机冲入敌群,与日寇展开白刃相搏,用血肉之躯捍卫着阵地。
在整个台儿庄战役期间,滇军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们的英勇表现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誉。据统计,滇军在台儿庄战役中,共伤亡 18844 人,其中阵亡 13000 余人,伤者 5000 余人,伤亡近半。包括旅长陈钟书在内的 178 名指挥官壮烈牺牲。但滇军将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歼灭日军 12000 余人,打出了 “国之劲旅” 的名号。他们的顽强抵抗,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日军认识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和坚韧。
战后,日军惊呼:“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这样猛烈冲锋,置生命于不顾,实为罕见 。” 就连日本报纸也不得不承认滇军的威猛:“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这样威猛冲锋,置生命于不顾,实为罕见 。” 蒋介石也亲自致电六十军军长卢汉:“你们英勇奋斗,我深表嘉奖。你们所受的困难和苦痛比我更深,我希望你们能够鼓舞士气,继续努力,打败日本侵略者,显示国家的威严 。”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也让滇军的威名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部队,为保卫祖国、抗击日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台儿庄战役后,滇军并没有停下战斗的脚步,他们继续活跃在各个抗日战场上,参与了多场重要会战,为抗击日寇做出了卓越贡献。
1938 年 6 月至 10 月,武汉保卫战爆发,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大规模战役。滇军第 60 军、第 58 军和新 3 军迅速投入战斗,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在战斗中,滇军将士们不畏强敌,顽强抵抗,给日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其中,第 184 师在师长张冲的率领下,坚守在阳新、排市等地,成功阻击日军达 40 天之久。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为保卫武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这场战斗中,第 184 师官兵伤亡 2300 余人,但他们也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损失,以两个中国士兵伤亡换取一个日军士兵伤亡,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
1939 年 9 月至 1942 年 1 月,滇军先后参与了三次长沙会战。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滇军第 58 军和新 3 军奉命在赣北地区阻击日军,他们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成功地牵制了日军的兵力,为长沙会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滇军再次与日军展开激战,他们坚守阵地,顽强抵抗,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滇军配合其他部队,对日军发起了猛烈的反击,最终取得了会战的胜利。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也展示了滇军的强大战斗力。
1943 年 11 月,常德会战爆发。日军集中了五个师团 10 余万兵力,企图攻占湖南重镇常德。滇军第 58 军奉命在第 4 军与第 20 军的配合下发起克复常德作战。滇军将士们迅速行动,向常德进发。在战斗中,他们奋勇杀敌,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2 月 6 日,滇军正面攻击德山,经过激烈战斗,于 7 日攻占土口冲、毛湾,恰遇从常德突围出来的余程万师长,将其搭救。8 日,滇军新 10 师一路激战拿下德山外围据点,乘胜挺进攻克苏家渡、鸟峰岭、滕家渡,强渡沅江,连夜攻击,9 日凌晨 2 时完全占领德山。随后,滇军向常德发起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收复了常德。滇军在常德会战中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各界的高度赞誉,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勇气 。
在这些战役中,滇军涌现出了许多英勇无畏的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唐淮源,这位云南江川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是滇军名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1941 年 5 月,中条山会战爆发,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对中条山地区的中国军队发动了猛烈进攻。唐淮源将军率第三军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然而,由于日军兵力强大,装备精良,中国军队陷入了困境。在被日寇围困不得脱身的情况下,唐淮源将军毅然选择了自杀殉国,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 “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 的豪言壮语 。
寸性奇,云南腾冲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 12 师师长。在中条山会战中,他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但仍坚持指挥战斗。当得知军长唐淮源自杀殉国后,他悲痛万分,决心与阵地共存亡。最终,他在突围时壮烈牺牲,被蒋介石誉为 “抗日军中一虎将” 。
王甲本,云南富源人,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中将军长。他自幼立志从军报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学习刻苦认真,在军事方面才华出众。抗战爆发后,王甲本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乃至 1944 年的长衡会战等多场重要战役,在中国正面战场上的 22 场会战中,他总共经历了 9 场残酷激烈的大战。因他身先士卒,指挥有方,杀敌无数,战功卓着,获得了 “硬仗将军” 的光荣称号,并荣获 “云麾勋章”。1944 年 9 月,在湖南东安山水铺,王甲本与日军遭遇,在激战中,他壮烈殉国,年仅 43 岁,后被追晋为陆军上将 。
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激励着无数滇军将士奋勇向前,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抗日战歌,成为了滇军的骄傲,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
从装备方面来看,滇军堪称当时中国抗日武装中装备最好的部队之一。龙云主政云南期间,通过积极的财政改革和资源开发,大力发展云南经济,为滇军的装备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他利用云南与越南接壤的便利条件,不惜重金从法国等国家购进了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法式钢盔、步枪、手枪、轻重机枪以及迫击炮、掷弹筒等,种类繁多,性能优良。此外,滇军还装备了从德国购进的克虏伯山炮、哈奇开斯气冷式高射机枪等先进武器,进一步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这些精良的装备,使得滇军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具备了更强的火力和防护能力,能够在战场上与日军展开正面炮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滇军的纪律严明也是其一大特色。在民国时期,大多数军队纪律不严,扰民情况十分严重,而滇军却截然不同。以寸性奇将军所部为例,他们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常常有士兵因不遵守纪律而被寸将军以军法处置。滇军的这种良好纪律,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为其在抗战中开展军事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百姓们愿意为滇军提供物资支持和情报帮助,使得滇军能够更好地了解战场形势,制定作战计划。
云南陆军讲武堂为滇军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军事人才,为滇军的强大提供了人才保障。讲武堂采用先进的军事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军事素养和爱国精神的军官。这些军官不仅具备扎实的军事理论知识,还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卓越的指挥能力。他们在滇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滇军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中,这些军官带领滇军将士们冲锋陷阵,不畏强敌,为保卫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滇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在战略层面,滇军参与了众多重要战役,如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他们的顽强抵抗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打乱了日军的战略部署,为全国抗战的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台儿庄战役中,滇军第 60 军的英勇阻击,成功地遏制了日军的进攻势头,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武汉保卫战中,滇军坚守阵地,顽强抵抗,为保卫武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得中国军队能够有组织地进行战略转移。
滇军的英勇表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和士气。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意志,让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滇军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使更多的人投身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无论是前线的战士,还是后方的百姓,都受到了滇军精神的感染,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滇军在抗日战争中彰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他们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独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出了高度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唐淮源、寸性奇、王甲本等众多滇军将领,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直至壮烈牺牲。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后世子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文中“滇军60军誓师抗战”照片中的地点不是“昆明巫家垻”而是早期的“拓东体育场”。照片中的房子是“奖台”,奖台背面是金汁河。本人少年时常在此地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