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水下的荣光——切阳什姐载誉归乡记
时间:2023-10-16  浏览次数:663

  十月,金银滩草原,牧草泛黄,淡淡的云朵中太阳若隐若现,远处的山尖已被白雪覆盖。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的一处冬季牧场上,炊烟袅袅、人头攒动。切阳什姐带着奥运、亚运两枚金牌,回到家乡。

  一周前的杭州亚运会赛场,32岁的切阳什姐与队友一起,为中国队摘得男女混合35公里竞走团体金牌。那天晚上,中国奥委会为递补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金、银、铜牌的切阳什姐、刘虹、吕秀芝颁发了奖牌。

  这枚奥运金牌,切阳什姐等待了11年。从站上领奖台,到颁奖仪式结束接受记者采访,一个小时的时间,她的眼泪不断淌下。

  10月4日,切阳什姐(中)、刘虹(右)、吕秀芝(左)在颁奖仪式后展示奖牌。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从西子湖畔回到青海湖畔,杨措加在见证妹妹夺冠的同时,也陪着切阳什姐一起落泪。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杨措加带着两个女儿去亚运会现场为妹妹加油。这些年,她陪伴着比自己小两岁的切阳走过南京、黄山等地的竞走比赛现场,但这一次,她震撼于亚运赛场的人山人海,震撼于体育汇聚的磅礴力量。

  当切阳身披五星红旗洒下泪水的那一刻,这个最懂妹妹的人噙在眼里的泪水夺眶而出,她轻声告诉10岁的女儿朴姆央宗:“小姨为国征战,在热爱的体育里不断超越自我。”

  拉着切阳的手,父亲公保拉布旦终于盼到了女儿回家。他为女儿端上开锅肉和酥油茶,一家人有说有笑。虽没能在现场见证女儿获奖的高光时刻,但和记者聊起长期在外拼搏的女儿,公保拉布旦红了眼眶。“孩子太懂事了,输了比赛,受了伤,她不说一句苦,电话里只有一声声的关心问候,但其实我也知道她的不易。”

  在外训练比赛的日子里,父女俩总是聚少离多。每年切阳在家的时间不超过10天,女儿参加比赛时,他或在家门口煨桑,或守在电视机前,用最深沉的方式,默默为女儿祈福。

  10月4日,中国队选手切阳什姐在比赛中与教练员击掌。当日,杭州亚运会35公里竞走混合团体决赛在杭州智慧新天地沿江景观带举行。中国队以5小时16分41秒的成绩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在家门外,看着乡亲们骑着马、捧着哈达,切阳什姐,这个从小生长在金银滩草原的姑娘,接受乡亲们的祝福时,眼睛不由得湿润了。她动情地说:“感谢父老乡亲这么多年对我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我能让家乡的孩子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看到世界的多样性,看到草原外更广阔的天地。”

  海北州委书记夏吾杰说,从牧民家庭的孩子到奥运冠军,切阳什姐激励着更多牧民孩子坚持梦想,为海北发展树立起新的精神坐标。

  “迟到”的奥运金牌,见证了她从不缺席的努力。深秋的牧场,孕育着来年的生机。未来,还将有更多像她一样的草原孩子,脚步不停、向阳生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着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中长跑一组主教练尹顺金说,“以前,大队里藏族孩子相对少一点,但现在受到切阳什姐的激励,藏族运动员占很大比例。他们出生地海拔高,体质适合耐力项目,而且朴实、能吃苦。”[详细]

  竞走名将切阳什姐今天将收获两枚金牌,一枚亚运会金牌来自当下33岁的自己,另一枚奥运金牌本应属于22岁的切阳什姐,但它“迟到”了10年,今晚将以万众瞩目的方式递补到她手中。[详细]

  32岁的竞走名将切阳什姐昨天先后收获亚运会金牌和奥运会金牌。她随中国队在亚运会男女混合35公里竞走团体比赛中摘金。[详细]

  E-mail: xi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




上一篇:近百对人马齐聚!2023年中国马术协会青少年U系列赛(河北石家庄站)今日开赛   下一篇:“阳”了之后怎么吃?这些饮食建议请收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