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张此前传出的疑似沉飞新战机在进行垂直升降作业的“照片”,估计有不少人已经看过了。一经曝光,就迅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从“照片”来看,它的外形结构确实和美国F35B舰载机有些相似。(照片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有PS嫌疑)
那这会不会就是中国的“F35B”呢?毕竟,如果真的能实现垂直起降,这将是中国在战机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长期以来,中国在垂直起降技术领域处于落后状态,据说当初咱们在改造辽宁舰的时候,就曾想过研发出自己的垂直起降战斗机但奈何没有技术。
世界发达国家研发垂直起降技术的时间较早,在二战时期,人们意识到由于战机对滑翔跑道的依赖性之强,导致机场一旦被袭击,战斗机基本上就成了模型。
因此,一款能够基本不需要跑道的机型概念被提出,包括英国、法国等国家在内,在上世纪50年代先后进行了无数试验,经历许多失败的案例。
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才研究出三种可用于批量生产的垂直起降作战飞机,包括英国的“鹞”式,苏联的雅克-38和美国贝尔/波音公司的V-22军用运输。
一开始,研究人员的构想是,能不能在战斗机上安装几个大功率的升降风扇,像直升机一样起飞。事实证明我们的想法太过简单,前期的技术验证都没有办法通过。
所以,当时的人们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如今终于不负众望,我国的歼35战斗机可能会承担着这项职责。
据悉,歼35可能会集战斗型、舰载型、垂直起降型和外贸型为一体,打造一款属于中国的F35系列,真正让中国空军的装备实现质的飞跃。
一旦成功,这也是中国军事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毕竟目前除了少部分国家之外,很少有国家能够掌握垂直起降技术。
目前想要实现垂直升降的方式一共有两种,一种是必须克服动力,利用喷气反作用力实现,另一种便是利用空气动力。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沉飞可能在这方面衍生出了新技术,但可能性并不大,而且也超出了我们的认知,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其中,喷气反作用力是指,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每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相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当战斗机的发动机喷出高速喷气时,喷气向下方推进同时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向上方。这个反作用力就是喷气反作用力,它可以抵消重力并提供足够的升力来使飞机开始垂直升空。
其次,喷气口需要位于飞机的底部,以确保喷气方向与飞机重心保持一致。这样一来,喷气反作用力才能提供足够的升力并使飞机开始垂直上升。
为了实现垂直起飞,战斗机通常采用矢量推力技术,矢量推力是指改变发动机喷气的方向,从而改变喷气反作用力的方向。
如果中国的歼35采用的是这种技术,对发动机要求较高,由于加重了机身载荷,无疑会挤占战斗机的其他空间,所以真正还得看空气动力起飞。
如果说咱们的歼35垂直升降机对标的是美国的F35B垂直升降版的话,理论上来说我们用的也是空气动力的装置。
所谓的空气动力起飞是指,当战斗机的翼型被设计成具有高升力系数和较小的阻力系数,这意味着当飞机在垂直起飞时,空气流经翼面的速度增加,并产生了更多的升力。
但并不是说只要战斗机装载升力风扇就能原地起飞,它还要考虑到和战斗机的适配性等问题,对技术的要求很高。
与之相对的,这种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相比喷气反动力具有耗能小,实用价值高、应用范围广、省力等特点,在未来或许会成为垂直起降战斗机的主攻方向。
目前采用这种技术起飞的战斗机寥寥无几,如果说沉飞新战机采用的是这种空气动力起飞的方式,那么中国的技术将是更大的飞跃。
同时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款战斗机优秀的性能,一旦出现它将屹立于世界战斗机之林,成为和美国最先进战斗机争雄的又一款机型。